投稿邮箱:609995120@qq.com

书法家张广森:年逾九旬勤不辍 笔意相融为传承

信息联播山东讯(张春兄 冯爱云) 张广森,字笔凡,1930年生于山东临沂一个书香门第,幼承家教、酷爱书法,早年以小楷见长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,听从了好友王小古先生的建议,专攻擘窠榜书。1991年,他在《中国书画报》上,偶见“截拽”二字神诀如获至宝,从此沿用、体悟此法之神妙。50多年来,笔耕不辍,全身心投入到“截拽”笔法的研究和传承之中。

康有为在《广艺舟双楫》之榜书开篇云:榜书古曰署书,萧何用以题苍龙、白虎二阙者也,今又称为擘窠大字。作之与小字不同,自古为难。”张广森知难而为,深入简出,遍览古人榜书作品,博采众长。朱熹书法结构严谨,庄重沉着,曾从友人苏绍怀处得《朱子大书法帖》,十几天时间,以双钩法将188字悉数描下,成为他学习的范本之一。除了向古人学习,临沂本地书画家也结交学习,用之所长。他曾受教于张伯阳、陈允升、岳修五诸先生,好友宋式云老人、王小古先生在书法上给予许多颇有教益的点评与建议,他一一虚心接受,悉心体会。

上世纪50年代,他在汤河任教时,结识了当地秀才李星榆(字少白)先生,成为莫逆之交。老先生认为,练字需注意结构,落笔有力、善用中锋是初学之要旨。那时条件简陋,老先生蹲在地上,以一破碗墨,用硬纸秃笔默写司空图的《二十四诗品》,作为范本让他临写。

1991年,张广森在《中国书画报》上,偶见“截拽”二字神诀,从此沉迷其中。唐朝李华在《论书》中说,“予有二字之诀,至神之方,所谓截拽也,苟善斯字,逸少、伯英,彼何人哉!”康有为在《广艺舟双楫》中解释说,“二字神诀,所谓截、拽者,谓未可截者截之,可以已者拽之。

截拽所指是用笔方法。截,是翻折的动作,是突然改变了用笔的方向,其意在“截断”,塑造的笔画是方的形态。唐人欧阳询的书法起笔带有棱角,如金刀裁玉,干净利落,质地坚定洁净,没有多余的地方。这个特点多与“截”的笔法有关。这种用笔方法,出现的笔画形态多有棱角,呈现方形,运笔时有回锋或弹起的动作,斩钉截铁,风格遵媚。拽,是向回捻的动作,再结合拖,共同形成较大力量的牵拽,包含拉和牵引的动作,塑造的笔画是圆的形态。

 一去数年,友人中多有善赏笔墨者,以为他的字风格独特,意成境就,可以示人了。他却自觉不满,依然闭起门来,勤苦用功。

2005年6月,张广森的榜书作品《壶》,在北京盛世轩书画艺术研究院组织的书法展中斩获银奖,大家称赞此榜书作品笔力深厚,具有厚重古拙之姿,粗犷洒脱之美,倍显大气,填补了书法艺术的空白。

包世臣在《艺舟双楫》中曾说,欣赏大字应该玩赏“壁画之中截拽”。张广森的作品《壶》,恰如其分地用了截、拽技法,中间转折点画,数笔成一笔,在可以已处拽之,最后一笔陡然回锋,在当拽之处断然截住,使得这个字动静相宜,浑穆之中不失生动。

 他的作品《借东风》,一个“风”字,似随笔风落在三尺宣纸之上,卷云吞雨,呼呼有声,仿佛真的受了诸葛先生的召唤,应声而至,赤壁一场恶战之后,又绝尘而去。

 50多年的持之以恒,张广森先生追求截、拽有致,落笔生花,圆厚中有生动,古雅中有简穆。已完全将手中之笔和胸中之意融为一体,那些举重若轻、信手便可拈来的作品,手未到时心先到,字未成时意先成。看似“临事从宜”,但是件件都是悉心揣摩、呕心沥血、冷暖自知的作品。

 张广森的榜书作品多次在北京、天津、西安、武汉、上海、杭州、长沙、济南等地参展、获奖,深得业界同行好评。2013年被推荐录入《中国当代文化名家档案》、并获胸章一枚,档案入住中国当代名家档案馆;2014年入编《中国文化传承功勋人物志》;作品被多家书画院、香港庆回归纪念馆、许世友纪念馆等机构收藏,并入编《中华书画宝典》、《中华国粹大典》等多部书画典籍。有相当数量作品流入香港、台湾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美国等地。

创建时间:2023-05-20